詢問了客戶的姓氏之後,要不要再繼續問名字呢?如果在服務作業上沒有必要的時候,當然就不需要再問客戶的名字了。
若是作業上的需要,像在服務上,經常必須作核對客戶的資料,以便確認客戶的身分,而「姓名」當然是資料核對當中的第一項;前面已經提到,為了避免直諱客戶的姓名,而先以詢問客戶的姓氏,得知客戶的姓氏之後,為了確認客戶的名字,才接著這樣問:
服:「李先生,不好意思,請問您的大名是?」
客:「我叫明達」
這樣子問也就完全避開了名諱的問題了。可是客戶說了自己的名字之後,那我們還需不需要再一個一個字作確認呢?當然,也還是要配合你作業上的需要。
譬如客戶聲稱資料上的名字弄錯了,像帳單上的姓名有誤,這時候就有必要弄清楚是哪個字才是,不但要字字斟酌,而且還要格外的小心,否則再弄錯一次,可是會讓客戶非常不愉快的。
另外,還有就是客戶會有更改名字的時候,現在有很多朋友,因為某種原因,到戶政事務所作了名字的更改,這種情況當然也是需要跟客戶字字斟酌,再作確認的。
除了以上或類似的情況之外,客戶說出了自己的名字之後,就不要再與客戶字斟酌名字了,因為我們可以利用客戶說出來的聲音,再與資料上的名字核對一下,這樣就可以了。
假如,發現你所認知的字音,與客戶稍有不同的時候,當然我們要以客戶所唸出來的字音為主,因為沒有人會唸錯自己的名字,如果你還是非常的懷疑,那就事後再找字典確認就可以了解孰是孰非了,否則與客戶多對幾次當中不小心弄錯了,不但會讓客戶覺得我們國文程度太差了,認為你連這個字都不知道,有時可能還會凸槌,弄得啼笑皆非,甚至產生了不愉快的情形呢!